首页

零点看书

书架
第33章 忠臣死国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傕、郭汜等人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西凉兵围绕内庭至急,王允无奈,只能请汉献帝上宣平门止乱。李傕等望见黄盖,约住军士,口呼“万岁”。

汉献帝倚楼问道:“卿等不候奏请,就杀进长安,莫非想要叛乱?”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抬头大声奏道:“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就站在汉献帝身边,听见了这句话,跪倒地上道:“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汉献帝知道王允这一去,恐怕很难回来了,自然很不忍心,但是自己也想不出办法,只能对李傕等人道:“董卓被杀,乃是吕布所为,司徒不过是受人蒙蔽,现在吕布已经知罪,逃出了长安,你等还是退下吧!”

李傕等人自然不愿意就这样离去,于是让左右鼓噪,作势要攻打皇宫,王允眼见情势危急,直接大呼一声道:“王允在此,你等还想如何?”从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

汉献帝等人阻拦不及,连忙向下看去,只见王允正好落到了李傕、郭汜等人面前,要不是四人躲开,只怕会被砸个正着。宣平门有十米多高(查不到准确的资料,但是现代的夯台遗址有八米多高,只能蒙个数字),四人这一躲,王允直接摔到了地上,顿时脑浆迸裂,死于非命,鲜血溅了四人一身。

汉献帝眼见王允死状如此之惨,心里痛苦之下,一双清泪流了下来,半晌没有做声。还好左右的侍臣有眼色,对李傕等人喊道:“王允已被诛除,你等还不退下?”

李傕、郭汜等四人心有余悸的看了王允的尸体一眼,唾了一口口水,然后喊道:“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

汉献帝这时已经勉强平复了激荡的心情,听了李傕等人的喊话,强作精神低声问道:“卿欲封何爵?”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于是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汉献帝只得从之,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李傕等人然后谢恩,领兵出了城。事后计点损失,这次大乱,长安城内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一时满城戴孝,出丧的队伍连续一月多不绝。

李傕等人掌握了长安,寻思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杀了王允,不如斩草除根,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但是却把吕布的家属保护了起来,秋毫无犯,后来张济还把吕布的家属完好无缺的送还了吕布。

这还未完,李傕等人还把当时和王允一起同谋诛董的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等人一并除掉了,只有孙瑞因为王允忌惮他的功劳,没有封赏,功劳不为外人所知,反而幸免于难,可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果然是至理名言。

这时李傕等人又想起了死去的董卓,于是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董卓早被点了天灯,哪里还有尸骨,李傕等人无奈,只能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结果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痛恨董卓的长安老百姓,趁夜偷偷把董卓的棺材刨了出来,然后浇上火油,烧了个七零八落,只剩下一个水深数尺的大坑。李傕等人得报,只能等天晴了再葬,结果当天夜里又复如是。三次改葬,皆不能葬。于是很多老百姓纷纷传言,这是老天开了眼,天灭董卓。由于火烧和雷击极为相似,李傕等人也不明所以,以为真的如此,再也不敢下葬董卓了。

功成之后,李傕等人想起来屡献计策,立下大功的贾诩,于是想封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还想封贾诩为侯,贾诩推辞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人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再次推辞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李傕等只能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可见聪明人什么时候都会明哲保身。

李傕等人虽然亲近贾诩,但贾诩却和他们保持距离,若即若离,于是引起了李傕等人的忌惮,后来逐渐疏远了贾诩,于是贾诩的腹黑之举反而不被很多人知道,结果保全了贾诩,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曹操等人得知了王允被杀,汉献帝再次落入到了西凉军手中,一时也没商议出合适的策略。荀彧、程昱、张飞等人是不建议长途跋涉西去长安的。

这时毛玠站了出来,向曹操建议道:“现今国家分裂,君主流离,民众失业,饥饿流亡,公家没有能维持一年的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心思,这种状况是难于持久的。袁绍、刘表虽然兵民众多,力量强盛,却都没有长远的考虑,没有树立基础、建设根本的人。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需要财力。因此,明公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奉天子以令不臣),致力于耕植业,积蓄军用物资,这样,大业就可以成功了。”

曹操听了非常高兴,觉得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不顾荀彧等人的反对,派使者带着重礼西进,到河内见了太守张杨,想要借道西至长安,因为张扬隶属袁绍,现在暂时还属于一派,比较方便,结果自然被张杨一口拒绝了,害怕曹操假道灭虢,顺手牵羊把自己灭了,而且张扬这时心比较偏向袁绍,自然不能放任曹操从自己这里路过勤王,万一袁绍怪罪,张扬也难以交待。

这时定陶人董昭劝说张扬道:“袁绍和曹操虽为一家,但是看形势不会长久合群。曹操虽然现在不如袁绍势大,但是也是天下之英雄,主公应当趁机结交。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把曹操愿意勤王的事宣扬出去,并且向朝廷表荐曹操,一旦事情成功了,就和曹操结下了情分,来日也好相处,何乐而不为呢?”

张扬最后还是听从了董昭的意见,把曹操西进献供的事昭告天下,并且向朝廷举荐了曹操。董昭于是分别向曹操和李傕、郭汜等人致书,各随轻重致殷勤。李傕、郭汜见了曹操的使者,以为关东想要自立天子,虽然现在曹操使者说得好听,但是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恐怕也是心怀不轨,于是想要扣留下曹操的使者。

这时黄门侍郎钟繇劝说李傕、郭汜等人:“方今英雄并起,各路诸侯纷纷私自独断专行,只有曹兖州心向王室,如果扣下使者,岂不辜负了天下人的期望?”李傕和郭汜这才作罢,于是留下了礼品,让使者回去,封赐曹操为兖州牧,让他安心守好兖州,不可带着大军西进,曹操只能作罢。

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陶谦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也想要奉迎汉献帝的意愿。

这时关东联军大概分为两派,袁术、公孙瓒、陶谦等人是一派,袁绍、曹操和刘表等人又是另一派,两派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曹操手下的张邈就一直不大臣服曹操,反而和袁术暗通款曲,曹操和袁绍也是面和心不合,等等。总之,联盟的关系是颇为复杂的。曹操因为想要奉迎天子,虽然没有成功,却得到了巨大的好处,陶谦也不甘示弱。

当时朱儁还在中牟,陶谦认为朱儁是名臣宿将,屡立战功,可以委以大任,于是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尊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一时声势浩大。

结果李傕采纳了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策,征召朱儁入朝为官,朱儁直接推辞了陶谦的推举,入朝当自己的太仆去了。陶谦搞了个灰头土脸,和袁绍当时推荐刘虞为帝一样,根本没有征求人家本人的意见,就自作主张,活该丢脸。

见朱儁不肯按照自己的意愿讨伐李傕等人,陶谦连忙变了卦,在王朗与赵昱的建议下,向曹操学习,派赵昱向汉献帝进贡,表示对汉室的支持,李傕等人接到了陶谦的奏章,虽然不满陶谦的先琚后恭,但是鞭长莫及,而且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被任命为广陵太守,王朗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这时,在幽州,公孙瓒已经活捉了刘虞及其全家老小,取而代之,刚好汉献帝派使者段训给刘虞增加封地,让他督统关东六州(幽、冀、并、青、兖、徐六州),并且升迁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这时汉献帝还不知道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活捉了,这道诏书反而成了催命符,公孙瓒那里敢让刘虞都统六州,到时候刘虞一声令下,自己不就成了众矢之的。于是公孙瓒诬陷刘虞与袁绍谋取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县,然后把刘虞的首级送往京师,结果被刘虞的旧属尾敦在路上劫走并安葬。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刘虞在北地享有巨大的声望,而且是汉室宗亲,身份尊贵,当初刘虞明确拒绝袁绍立自己为帝的意图,天下人都知道,现在怎么会突然谋反?公孙瓒掩耳盗铃之举让天下纷纷唾弃,彻底成了过街老鼠,也失去了幽州的民心,这下和他站在一起的陶谦、袁术等人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韩三千苏迎夏 武炼巅峰 贴身兵皇 最强狂兵 三寸人间 逆天邪神 超神机械师 圣墟 修罗武神
相关推荐:
边尘超能力者手把手教你做人[综]黄巾贼创世录本源之子我的美女同事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求求你别惹我妖花噬界南申无限之配角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