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点看书

书架
第五十八章 北地风云(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隶总督府签押房内,李鸿章原本刚刚喝了一听西洋牛奶,准备再看会儿书就睡下了的,猛地听到皇上遇险的消息,吓得差点没从椅子上面跌下去,急急忙忙套了一件长衫就奔到了签押房里面,和孙毓汶坐等袁世凯和陈卓的消息。

这会儿功夫,陈卓和袁世凯领兵前去都快两个时辰了,总督府内的戈什哈李鸿章也派出去好几拨,可一点消息都没有。李鸿章急得是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饶是平日修炼的再好的静气,此时也是慌了神。

"少荃还是不要着急,当初田庄台血战那么千难万险皇上都挺过来了,眼前这点子变乱不会出什么意外的,再说了,陈卓和袁世凯已经领兵前去救驾了,我们在这里再急也是没有用的...…"坐在一旁的孙毓汶起身扶着李鸿章坐下,脸上的表情也是说不出的震惊莫名。

北地忽然发生这么大的变乱,其中的隐情临出京前他就有所耳闻,隐约也知道这里面一多半是徐桐、载勋和着山东巡抚毓闲暗中推波助澜所致,只是他再蠢也不会像徐桐等人想的那样,打着什么招抚拳民纳为己用的算盘,且不说皇上那边会如何处置应对,单单只是洋人那里,就过不了这一关!洋人能眼巴巴看着朝廷纵容拳民烧教堂杀教士?没准朝廷的旨意还没下去,洋人的兵舰就开到大沽口外了。

不过这么闹一闹也好,孙毓汶心中自然也有他的另外一番计较,只是今日怎么就把皇上牵扯到里面去了,此时连孙毓汶心中也是一片惶然。

皇上倘若真的出了事,就如今这天下的局面,恐怕顷刻间就乱得一塌糊涂了。处在孙毓汶的位置上,绝不会像徐桐那些人一样,想当然认为只要太后出面重新主政,这大局就自然而然握在了太后手中。

天底下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如今朝廷内外真正手握实权的都是皇上的心腹重臣,一个手握兵权的陈卓,一个两江总督吴绍基,一个直隶总督袁世凯,还有辽东的聂士成所部,这些人的态度取舍才是决定朝政走向的关键!别的不说,就京城内外那两万多人的军队,那可是皇上嫡系中的嫡系,除了皇上和陈卓,谁能指挥调动得动?当真皇上有了什么意外,这天下还不乱成了一锅粥?到时候究竟应该怎么应对?要不要提前派人进京通报消息?......

想到这些,孙毓汶心中比此刻的李鸿章还着急烦乱,却又一点也不敢带到神情中,只好有一句没一句的陪着李鸿章,自己心里面其实就跟冒烟了一般,看着镇定,其实整个人早就已经六神无主了。

"眼前这局面,你说我心中能不慌吗?皇上身边就那么十几个侍卫,能扛得过几千上万乱民?"李鸿章刚刚由着孙毓汶扶着自己坐下来,听到孙毓汶这话,腾的一下又站了起来。

"你说这袁世凯怎么糊涂到这个地步?直隶治下拳民都闹成这个样子了,他竟然一点也不知情?还有那些个地方官员,平时都在干嘛?不懂得未雨绸缪,总该着有些应对的手段吧?...…"

李鸿章是越说越气,当真是恨不得自己立马就带人奔到皇上面前,说到后来也是一连声的叹气,满脸的黯然彷徨。

"这皇上也是,好端端的怎么就跑到洋人教堂里面去了?就算是去也该着打个招呼,下面也有个接应啊!当真要是皇上出了什么事情,咱大清的天可就真的塌下来了?...…"

一声长叹中,李鸿章颓然的坐到椅子上,整个人像忽然老去了许多,往日高大挺拔的身子骨,此刻软软的靠在椅背上面,一点神气都没有。

"天还塌不下来!...…"猛然间,签押房门外传来一个声音,李鸿章和孙毓汶定睛一看,一个身影正从门外大步走了进来,那可不就是皇上吗?

骤然间,两个人都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心里面百感交集五味俱全,怔怔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都坐下吧!朕好端端的没有事情...…"光绪阴沉着脸摆了摆手,走到正中间的椅子上坐下,左手臂上的斑斑血迹,在灯光下显得分外刺眼。

"谢天谢地,菩萨保佑,皇上总算是逢凶化吉了...…"一直守在外面的太监小恭子,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又是让人传御医给皇上诊治伤口,又是忙不迭的端茶送水,伺候皇上更衣。

一番死里逃生,光绪也是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马马虎虎喝了一口送上来的参茶,躺在椅子上任由小恭子摆布。

一直忙乱了好一会儿,光绪才算缓过口气来,刚刚挥手让小恭子等人退下,陈卓和袁世凯便从门外疾步走了进来,两个人脸上都是焦急万分的神情。

"皇上,刚刚收到各地的消息,从今日晌午开始,直隶的正定、塘沽、山东的沧州、兖州等处,相继出现拳民闹事,目前事态还有不断扩大的迹象,微臣已经急电总参,就近调驻防直隶山东各部平息变乱...…"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李鸿章一下子站了起来,全不顾那份失态的样子,直直的盯着陈卓一连声的问道,连声音都在打颤。"可有洋人伤亡的消息?各地可有消息,此刻有多少洋人的教堂毁于拳民之乱?目前具体情形如何?"

"眼下具体的情形还不清楚,恐怕最快也要等到明日天亮才能有消息回来。只是这么大的动静,洋人的伤亡恐怕是少不了的了,那些个教堂想要保全恐怕也难!"陈卓摇了摇头,咬着牙笔直的站立着。

"好嘛,都闹起来了,一个直隶,一个山东,现在是遍地拳民闹事,都凑到一块儿去了...…"光绪缓缓站起身来,冷冷的扫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袁世凯。

"袁世凯,你总督直隶,可直隶烧香起坛的拳民眼下已成野火燎原之势,你清楚吗?"

"回皇上的话,微臣知道!"袁世凯扬起头,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

"知道了为什么不奏报?不处置?!眼睁睁看着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光绪的火腾的一下就冒了出来,厉声呵斥道。

袁世凯的脸颊抽动了一下,迟疑着说道。"微臣早有奏报呈递给朝廷,可是迟迟没有朝廷的回音。"

光绪愣了一下,这才记起袁世凯确实有奏报呈递上来,说起来这当中也有自己对形势判断的失误,当时还考虑着是不是用拳民去压一压西方各国,在外交博弈上争取点筹码,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在玩火!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是半点也不松劲。"朝廷没有旨意,可你是直隶总督,直隶的情形还有谁比你更清楚?你就一点处置的手段都没有,就在旁边看着等着?"

袁世凯一脸的苦笑,"回禀皇上,这一年多来,微臣也曾多次下令剿灭闹事的拳民,稳定直隶事态不至于恶化,可情形却全然和微臣想象的不一样。究其实,拳民变乱的根源并不在直隶,而在山东...…

山东巡抚毓闲向来敌视洋人,对治下的拳民多有放纵,甚至认为民心可用,当将拳民招抚编练成民团,以至山东拳民之势日渐扩张,微臣的直隶每次有所行动,为首的那些个拳民就都跑到了山东,风头一过,便又死灰复燃。微臣为此也曾多次去函山东巡抚衙门,建议山东与微臣的直隶联手清剿拳民,可毓闲对微臣的建议置若罔闻,微臣也是想尽了各种法子,无奈每次都收效甚微,毕竟山东不是直隶的管辖范围,微臣也不便过于指手划脚......"

袁世凯的话还没有说完,光绪已经明白了大概。毓闲纵容拳民的事情,袁世凯不提光绪心中也清楚,也早就有换掉毓闲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以往每次看山东方面的奏报,说的也都是轻描淡写,全然和眼前的局势大不一样。

"你不必说了,山东的事情朕心中有数,你的直隶也未见得好到哪里去...…"光绪摆了摆手,脸上的神情有些阴晴不定,过了许久才冒出一句,"看来这个毓闲是不能再用了...…"

正踌躇自语间,伍廷芳神色慌张的小跑着进来,一进门还没顾得上喘气便说道。

"启禀皇上,英国公使欧格讷连夜派人过来,代表英法美德等各国,就目前直隶山东等地拳民变乱一事,要求我朝廷立即做出答复。"说着,伍廷芳掏出一页纸念道。

"第一,大清必须立即派兵剿灭各地拳民变乱,平息事态。第二,为首闹事之拳民必须立刻缉拿,并处以极刑,由各国派代表前往观刑。第三,直隶、山东等地负有其责的地方官员必须立刻就地撤职查办,以慰各国。第四,各国所遭受之损失正在统计当中,此刻英法美德等各国公使正在租界内协商,明日将就赔偿等相关事宜正式照会我国。第五,大清朝廷必须就此事派代表到各国公开道歉,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允许各国派兵进驻直隶山东等地,保护各国侨民。第五,各国军舰现正在开赴大沽口途中,如大清朝廷不能切实做到上述几点,各国将联合出兵帮助大清平息变乱,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概有大清负责,还有..."

"够了!...…"光绪猛地一拍桌案,这一用力牵动手臂上的伤口,痛得他倒吸了口冷气。伍廷芳拿着那页纸,喉头艰难的哽咽了一下,没敢再念下去。

签押房内顿时死一般的沉寂,众人低着头,一脸的神情凝重。这局势还有什么可说的?那边拳民的变乱还一塌糊涂没有头绪,这边洋人的武力干预就摆在了眼前,别的暂且不提,单单是驻兵直隶山东这一条,就好比在大清脖子上面套了条绳子,真要是如此,往后这大清还能有活路?

沉默良久,李鸿章扬起脸,满是皱纹的脸上浸透了苦涩。"几十年来,洋人翻来覆去就这么一个招术,武力威胁!可偏偏我大清怕的就是洋人的这一招,我大清何时才能在洋人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话音未落,孙毓汶也站了起来,"皇上,我大清绝不能答应洋人的条件,在直隶山东驻军,我京城就将处在洋人的枪口之下,不要说满朝大臣,就是天下百姓也绝不会答应...…"

捂着手臂上的伤口,光绪心中也是一阵紧似一阵。洋人的干预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来的这么快这么猛,倒真像是和那些拳民商量好了似的。朝廷夹在中间,进退都像是架在火上烤一样。

眼前的局势,答应洋人的条件,恐怕朝野内外立刻就会乍起波澜,拳民的乱子还没有平息下来,这局面再一失控,根本就没法想后果会怎样。可要是不答应,洋人势必武力干预,真要是闹到像庚子之变那样,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这个国家也就彻底完了。

光绪来回的在屋子踱着步,心里面虽然一团乱麻,可他自己也清楚,这个时候别人都可以乱,可以说意气话,独独自己是万万不能。

"伍廷芳...…"低着头想了一会儿,光绪断然停下步子大声说道,"你天亮后立刻赶往租界里面,代表朝廷和各国公使会晤,对了,一定要把朕刚刚从教堂里面救出的那股陈查理神父带上,就让他当着各国公使的面,原原本本的把刚刚拳民变乱的情形复述一遍。其他的什么话都不要说。各国公使不是要朕的态度吗?告诉他们,在生死关头,是大清皇帝带着侍卫在血火中保护了他们的神父,保护了教民,这就是朕的态度!朕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朕的态度!...…"

伍廷芳的目光一闪,已经有些明白了光绪的用意,可还没等他开口,光绪又接着说道。

"还有,你马上急电京城,让朕的那个顾问美国人怀特立即赶往津门,朕有事情交代他办。"

饶是伍廷芳心思转的飞快,冷不丁听皇上冒出这一句,也是一头雾水,可看皇上严肃的神情又不敢多问,屏息静气退了下去。

"看来必须当机立断,不能再拖了!"光绪神情一肃,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

"李鸿章、孙毓汶,立刻拟一道旨意,免去毓闲山东巡抚一职,索拿回京听候朝廷发落!"

"陈卓,立刻电令总参,调驻防保定的刘盛休所部第五师,驻防德州的董福祥所部第十师,连夜进驻津门至大沽口一线。传令驻防辽南旅顺和山东威海各部,立刻进入战备状态,以防不测之变!...…"

话音刚落,李鸿章和陈卓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皇上,此时决定不能和洋人轻启战端...…"

以此时的大清和洋人开战,这不是扯淡吗?光绪摆了摆手,脸色比刚刚还要难看。

"不是真的要开战,只不过是做做样子。你们以为刚刚朕让伍廷芳叫那个洋神父过去,就能把各国公使糊弄过去,洋人没有那么傻!外交交涉,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得失的权衡和取舍,屯兵津门和大沽口一线,就是要让洋人看到我大清的决心,只是配合外交交涉的手段,另外也有未雨绸缪的意思在里面,防备着万一。"

说到这里,光绪也顾不上再解释什么,转头望向袁世凯说道。

"直隶的拳民变乱必须全力扑灭,绝不能再出现烧教堂杀洋人的事端,对于为首之人,该抓就抓,该杀就杀,朕绝不手软,但是那些裹挟进来的百姓,大多是愚昧无知,能少流血就少流血吧,地方官员要做好安抚事宜。另外,你前几日呈递上来的关于在直隶试行警察制度的条陈,朕准了,即刻在直隶推行开来,至于山东方面...…"

"李中堂,山东巡抚一职你以为由何人担任较为合适?" 光绪掉头问道。

"这个...…"李鸿章迟疑着,他的夹带里面倒是有两个人选,其中一个便是他的女婿张佩纶,可是自从马尾海战后,张佩纶对仕途多少有些心灰意冷,此时恐怕更加不会出来接手山东的烂摊子,想到这里,李鸿章斟酌着言词说道。

"皇上,微臣举荐唐绍仪,甲午此人从朝鲜回国后,微臣一直按照皇上的嘱咐,让他在军机上学习行走,才干学识都是拔尖的,更加之对皇上的新政体察至深,若放在山东必能有所作为!"

"唐绍仪...…"光绪默默念了几遍,随即摇了摇头。"若在平时,把唐绍仪放到山东倒是没有多大问题,可眼下山东局势已经糜烂不堪,非要有一定手段和魄力,经历过一点血光的人才能镇住局面,唐绍仪书生气太重...…"

众人细细想来,皇上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一时都有些沉默。忽然,站在陈卓身后的袁世凯抬起头,出人意料的说道。

"皇上,微臣举荐直隶按察使徐世昌出任山东巡抚。"

众人顿时都是一惊,李鸿章和孙毓汶的目光飞快的扫了袁世凯一眼,眼神都说不出的复杂,就连陈卓此际也是皱紧了眉头,一脸的深沉。

"哦,你倒是举贤不避亲啊!说说你的理由..."光绪轻声一笑,目光不经意的在众人脸上扫过,心中疑窦顿起。

袁世凯是在官场上面混老了的人精,不会不懂得他这样做,是大犯忌讳的事情,况且直隶的乱子都还一大堆,他又刚刚挨了顿训斥,自己屁股都还没有擦干净,怎么就急不可待的把手伸到了山东?

"回皇上的话,徐世昌是翰林出身,从创办新建陆军开始,就跟着微臣办理军务,才干能力都没有话说,更难得是注重实务。甲午一战,更是历经田庄台和威海的血战,正如皇上刚才所言,徐世昌见过血光战阵,不是纸上谈兵的那种书生。以徐世昌为山东巡抚,必能一举平息山东的拳民变乱...…

至于第二层意思,那便是微臣的私心。此次山东直隶拳民变乱,微臣身处其间感触颇多,如果不是山东巡抚毓闲放纵拳民,又处处掣肘,何至于闹到今日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还只是其次。更加要紧的是,我大清与日一战已再所难免,皇上让微臣的北洋掌管直隶山东两地驻军,一旦战事爆发山东成为战场,遇到像毓闲这样的人,微臣根本调派不动,何以主持山东的战局。所以微臣不顾猜忌冒死举荐,虽有自己的一份私心,却也是为着国家大事不容轻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光绪望着袁世凯低垂着头,一副恭谨小心的样子,心中不由得一阵冷笑。

一份私心居然也能被袁世凯说的如此滴水不漏光明正大,果然是非常之人。此次直隶拳民变乱当中,袁世凯存着怎么样的心思,这会儿光绪已经有所明白,不就是一份勃勃野心吗?不就是北洋的舞台已经容不下你袁世凯的冲天之志了吗?

这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时代,朕成全你,没有这份野心,朕还瞧不上你袁世凯。

"朕准了,李鸿章、孙毓汶,即刻拟旨,令直隶按察使徐世昌出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回去告诉徐世昌,三个月内,朕要他平息山东拳民之患,要是做不到,就准备好让给别人来做。"

"好了,天都亮了,你们也累了一夜,都回去休息片刻,呆会儿还有你们忙的时候。"说着,光绪不顾李鸿章、孙毓汶等人有些惊诧的目光,转身走出了签押房。

天边已经有些微微发亮,凉风一吹,光绪眼前忽然闪过火光中那张娇美如花的脸庞,继而又变成一份陌生疏离的眼神,心头不禁一阵说不出的烦乱。家事、国事、天下事,怎么都凑一块儿了?

再回头看去,四周的景物影影绰绰,夜色漆黑如墨,都藏在黑暗中看不清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圣墟 绝世人妖养成系统 最强狂兵 逆天邪神 修罗武神 升迁之路 韩三千苏迎夏 官妖 人途 万古神帝
相关推荐:
修仙风云录末世之德鲁伊暗黑之野蛮神座鹿鼎记锋之芒死神空间成人童话传奇永恒的经典传奇警察嚣张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