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点看书

书架
高山上的伟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小时候却被人称为“傻瓜”、“弱智”,例如牛顿、爱迪生等。后来成了全世界公认最伟大的、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样,他小时候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没有人认为他可以成才。

爱因斯坦于1879年月14日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据说,在他的名字中蕴含了父母对他的某种希望。但是,爱因斯坦却令父母失望了,三岁时的他——别的孩子都已经会说话了——才开始“咿呀”学语。甚至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已经能和邻居交谈时,爱因斯坦说起话来还是不利索。

他的父母开始忧虑爱因斯坦的智能是否正常,为此还请来了医生。医生说孩子没有病,只是不善于说话而已。四五岁时的爱因斯坦经常一个人对某个物体发呆,而且不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爱因斯坦10岁时才上学。由于性格孤僻,他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老师也不喜欢他。他总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老师向他提问题他都听不见。他的成绩也不好,经常被教师呵斥:“你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实际上,爱因斯坦喜欢自己独立思考,不喜欢受人打扰。1岁时,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读完了一本几何书。从此,他就像钻进了一座迷宫一样,开始看各类科学书籍,只要是能弄得到的书他都读,如《力和物质》《宇宙》等等。

14岁时,爱因斯坦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他喜欢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数学老师常常被他问得张口结舌,因此老师不喜欢他,说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问校长,爱因斯坦将来该从事什么职业,校长毫不掩饰地说:“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他长大后也决不会有什么成就。”

老师和学校一致认为爱因斯坦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家人慢慢发现,爱因斯坦对世界抱有独特的看法,他能学会许多深奥的学问。

在爱因斯坦的少年时期,有两个人曾对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叔叔,一个是一位老琴师。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经常给爱因斯坦讲解方程式,他讲解得生动有趣,爱因斯坦很喜欢。雅各布给爱因斯坦讲代数课、几何课,还拿给他很多书看。

爱因斯坦曾梦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可是他完全没有音乐天赋,连父母都觉得他拉得实在太蹩脚了。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他拉了一首帕格尼尼的练习曲给老琴师听——他拉得简直是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你拉琴快乐吗?”“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爱因斯担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你拉小提琴的目的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你现在已经是这样,那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但是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却也同样美丽,这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是一种大智慧!”

这位老琴师的话让爱因斯坦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也让他不再刻意去改变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他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别人的讥讽和侮辱中,在自己默默学习与努力中,爱因斯坦升入了中学。在中学里,孤独的他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他读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也读歌德、莫扎特……

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由于他肯动脑、爱思考,爱因斯坦深得他的导师——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的赏识。校园的树林里、草地上,常可见师生二人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问题。

有一天,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或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三天后,想到答案的他兴冲冲地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看着地上被踩出的脚印,爱因斯坦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是的,但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明可夫斯基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在新的领域做一个开路者,也许会孤独无助,但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席话对爱因斯坦启发很大。

走出校园后,爱因斯坦成了伯尔尼专利局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业余时间里,爱因斯坦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孤独探索,并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挑战牛顿力学。

6岁那年,爱因斯坦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论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在人类科学史册上,爱因斯坦留下了自己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从那以后,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接连不断,并于19年获得了著名的诺贝尔奖。作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向他颁发荣誉证书,聘请他做教授。

成名后,尽管爱因斯坦在世界上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他从不贪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气,他喜欢拉小提琴,也喜欢爬山、骑车、赛艇、散步等体育活动。他从不因自己的名声而要求更高的礼遇,甚至出国演讲都拒绝使用国王派来的车子。他极富正义感,但不参与政治,曾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的职务。

人们在称赞他卓越的科学成就之时,更应该特别注意他那高尚的人品、完美的精神,而且后一点使他变得更伟大。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演讲。在演讲完毕后的自由提问时间里,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您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您认为自己是巨人吗?”

爱因斯坦微笑着对她说:“巨人是长得高大的人,我如此瘦小,怎么能算巨人呢?如果说我看得远一些,那也是因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

提到比别人站得高一些这个话题,一个男生接着问:“不久前您在阿尔卑斯之巅曾和一位女士长谈过。我想知道,当您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是科学史上的一座山峰了呢?”

爱因斯坦再次微笑着说:“我这个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再者,高峰也会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高峰的人!”

说完,爱因斯坦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站在山顶,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然后,他转过身来,对着台下的人说:“最后,我告诉大家一句话,这也是我在阿尔卑斯山绝顶之上对那位女士讲的最后一句话: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从无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那位在阿尔卑斯山顶聆听爱因斯坦教诲的女士,就是居里夫人!

他们在科学史上的成就,他们高尚完美的人格,他们对荣誉和声望的淡泊,将为后人永世敬仰。

【人生感悟】

在举世的名誉之下,他们宁愿淡泊,宁愿寂寞,宁愿渺小……他们的成就和人格同样值得称道。(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超神机械师 帝霸 修罗武神 三寸人间 逆天邪神 人途 贴身兵皇 万古神帝 圣墟 赘婿
相关推荐:
嫁给极品太子种田纪事耕田旺夫果香飘飘田园谷香修二代的逆袭食足良缘迷城病毒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