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点看书

书架
“寂寞女神”李清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仿佛就是一部男性作家专史,而为我们所熟知的女性作家却屈指可数,仅有的几位女作家也是作品有限,所写题材往往也只限于闺阁愁怨,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好歹出了个李清照!

李清照无疑为女性文学史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论创作数量,她堪比任何一位男性作家;论质量,她这些传世之作,不论其题材之广、思想之深,还是艺术技巧之高,都让世人刮目相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一席。

无论是李清照的同代人还是后人,不少大家都对李清照有着极高的评价。即便时至今日,李清照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广为流传。

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应该是那首《声声慢》,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中的那种凄清的美,那种无以复加的愁,那种难以解脱的孤独寂寞,可以说空前绝后。千百年来,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去咀嚼她的愁情时,依旧可以发现她的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于公元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乃北宋后期一位著名文士。他博学多才,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当时号称苏门“后四学士”。而且,还是一位刚正秉直的好官。

李清照的母亲姓王,是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宋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因为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的母亲在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知书能文。

古代的女子没有读书的权利,有语曰“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这种封建礼教,不知多少女子的才情被深深庭院禁锢,而有幸读到哪怕一点书的,也基本都是富家小姐、官家之女或是书香门第,李清照的家庭则兼而有之。李清照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对她的一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幼年时期,李清照大多是在风景如画、文学艺术气氛很浓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随父母迁居当时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李清照是在东京长大的。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则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比自己大三岁的赵明诚。此后直至1107年,李清照夫妇一直居于京师。

赵明诚是当时太学的学生,喜欢书画,也喜欢收藏,对金石很有研究。而李清照更是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词文造诣都很深,还精于考校金石,又通音律、善博弈,是个令须眉汗颜的全才。二人志同道合,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明代江之淮在《古今女史》卷一中有云:“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在不准自由恋爱,婚姻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主的封建时代,他俩的爱情结局可谓天赐良缘。

婚后的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向着文学和艺术的巅峰进发,直至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相思诗,李清照写好后寄给了在外地为官的赵明诚。独处时的寂寞凄凉,对丈夫的痴痴思念,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不仅被词中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动,更为此词高超的艺术技巧所激发,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赵明诚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得词五十首,把李词混在这五十首词中,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看罢,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于是对妻子越发爱怜、越发佩服。

后来,因为政治变动,李清照和赵明诚于1107年月移家青州故里。

这十年,是他们夫妇生活的黄金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他俩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金石录后序》里记载了他们的屏居生活: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二人生活的充实与怡然,跃然于字里行间。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李清照也就会和寻常才女一样,写写相思写写闺怨写写生活。但是,国破家亡,时代变迁,生活颠沛,一下子降临在了她的头上,她开始经历不幸的后半生,但也因此,她的诗词攀上了艺术的最高峰。

宋王朝经过160多年和平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公元117年,北方新崛起的一个游牧民族——金人——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匆匆南逃。

不久,山东青州等地被金人占领,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上了漂泊无定的生活。于是,他们十几年来收藏的金石文物也不得不丢弃,他们把最珍贵的金石文物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而留在青州老家的那些都被金人一把火烧了。

南渡第二年,流亡的李清照行至乌江镇时,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公元119年,赵明诚得了一场疟疾,不治身亡。自此之后,李清照开始了她孤独寂寞的后半生。

119年8月,刚失去丈夫的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独自逃难,一个孤寡妇人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在乱世中苦苦坚持。

114年,李清照流亡到金华。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国运维艰,愁压心头,她又有什么心思去游玩呢?她长叹一声,写下了一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已破,家已亡,斯人已逝,一路行无定所,到处物是人非,愁愁愁,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的却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李清照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赵明诚死后,居无定所、身心憔悴的李清照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刚结婚之后,张汝舟对她也算是彬彬有礼,照顾得颇为周到,但很快就原形毕露了——他的目的竟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李清照视这些文物为生命,怎么可以轻易给人,而张汝舟则因此恼羞成怒,撕破文人的面孔,对李清照冷眼相对,拳脚相加。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如何肯与这种人同床共枕,无奈之中,李清照冒着鱼死网破的危险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虽然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段经历无疑在她心灵深处划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在讲求从一而终,一女不事二夫的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无疑会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和谴责。李清照再婚又离婚,让她背上了“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的帽子。尽管诗人对此无怨无悔,但是,坚持独立人格,追求纯真爱情的她,如何会不孤独,不寂寞,不忧愁呢?

暮年的李清照守着一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可怕的孤独寂寞向她袭来。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以一介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但在那个社会,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她有的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没有机会上阵杀敌,也没有机会上朝议事,甚至也没有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只有独自一人愁。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人生感悟】

或许是她境界太高、心气太高、才情太高,高得远远超出了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她的一生注定寂寞。(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超神机械师 帝霸 修罗武神 三寸人间 逆天邪神 人途 贴身兵皇 万古神帝 圣墟 赘婿
相关推荐:
嫁给极品太子种田纪事耕田旺夫果香飘飘田园谷香修二代的逆袭食足良缘迷城病毒猫眼